第378章 必须来得及!(3/4)
作为七大千禧难题,NS方程无论是本身的知名度,还是在物理学、工程学领域的应用,都使得它得到了超乎寻常的关注。 尤其是当这个问题,被一名总是能不断创造奇迹的学者关注,这个事件本身便具备了相当高的话题度。 不少高校、研究所的博士,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哪怕研究方向在其它领域,茶余饭后或多或少也都会聊到这个话题。 很多人都在好奇,陆舟是不是在挑战NS方程这个世纪难题。 如果是的话,他究竟进行到了哪一步? 只是那篇刊登在《数学年刊》上的论文而已吗? 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这位天才的研究成果,远远不只是发表在《数学年刊》上的那些阶段性成果而已。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一楼的用餐区,正值午饭时间。 “来一份熏肉三明治。” “你的三明治……真的不考虑下别的口味吗?总是吃同一样食物,这并不是什么特别好的饮食习惯。” 因为总是点同样的食物,这里的厨师已经认识了陆舟。 “不了,谢谢。” 从的厨师手中接过了热乎着的三明治和咖啡,陆舟在附近找了个舒服的位置坐下。 如果是平时的话,他可能会很有闲情雅致地自己开火做饭,或者去常青藤饮食俱乐部悠闲地用餐,但这些天来,他几乎每顿午餐都是三明治简单对付掉,然后去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报道。 整套实验装置的设计思路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异常复杂! 除了那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之外,还有很多不那么显而易见的问题亟待解决,这需要理论与工程知识的结合,而这便意味着陆舟必须与实验室里的工程师时刻保持交流,同时还要针对一些在工程上难以实现的东西,交换意见,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说实话,也就是在这一刻,陆舟感觉自己的工程学等级派上了一点点用场。在与这些工程师们交流讨论中,他发现自己对工程设计方面的知识接收速度意外的快。 至于具体有多快…… 大概就和两年前,自己研究数学问题时的水平差不多吧。 一边细嚼慢咽地啃着三明治,陆舟一边构思着那些复杂的问题。 然而就在这时,一位留着金色长发的女士坐到了他的对面,不知从哪里变出来了一支采访用的录音笔。 “您好,陆舟先生,很抱歉冒昧的打扰您,我是BBC记者。” 疑惑地看了这位金发碧眼的女士一眼,正在咀嚼着的三明治陆舟微微愣了下,用含糊不清的声音问了句:“有什么事情吗?” 他不记得,自己最近干了什么足够引人注意的事情。 如果是霍夫曼奖章,那她很明显来的不是时候,因为这件事早就已经过了新闻的时效性,他不认为人们还在关注着这个消息。 记者小姐姐抿嘴微笑,开口问道:“是这样的,关于您最近投稿在《数学年刊》上的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请问您最近在挑战七大千禧难题中关于NS方程解的存在性与光滑性问题吗?” 如果是一般的数学问题到不值得BBC派出它的驻外记者,但千禧难题不一样,无论是百万美金还是世纪难题的名头,都配得上科技面板的头条。 “不,你误会了,并没有这回事,”微微愣了下,陆舟当即摇头否定道,“我研究NS方程只是为了方便我自己的研究。虽然我确实得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但这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记者小姐姐惊讶地看着陆舟:“难以置信……我可以问下,您究竟在研究什么惊人的东西吗?” “不管它是什么,我都不希望你们将科研板块的新闻整的像八卦板块一样,捕风捉影地报道一些不切实际的消息,”将三明治包装纸叠成了正方形,陆舟随手扔进了旁边的垃圾桶,“在研究成果出来之前,我只能告诉你一句话。” 他很担心,今天他说自己在为高温压等离子湍流现象的研究设计实验,明天BBC就会报道某华人科学家解决了可控核聚变难题,再然后自己的电话就会被一些搞不清楚状况的人打爆。 毕竟这可是BBC的记者。 因为经常采用夸张的报道手法以及各种标题党的行为,甚至一度被维基百科“拉黑”。 并没有在意陆舟的讽刺,记者小姐姐似乎嗅到了新闻的味道,顿时眼睛一亮,身子前倾和录音笔一起凑近了过来:“什么话?” 陆舟板着脸:“无可奉告。” 记者小姐姐:“……” …… 赶走了记者之后,陆舟前往了PPPL。 当他抵达的时候,这里的工程师们已经奋斗在岗位上了。 看见陆舟,拉泽尔松教授眼睛一亮,向他迎了上来。 “螺旋石7-X实验室接受了我们的请求,他们同意在下一次实验中往第一壁中安装靶材料和原子枪,帮助我们收集数据。” 陆舟立刻问道:“下一次实验是什么时候?” 虽然说服了螺旋石7-X实验室,但拉泽尔松教授神色却并不轻松:“一月中旬……但我们必须赶在十二月底之前,拿出有价值的成果!否则他们不会考虑为我们推迟试验计划,将我们的探测器安排上去。你知道的,ITER项目经费越来越紧张,所有的实验室都在赶时间。”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陆舟的神色有些凝重。 “是的,留给我们那的时间不多。当然了,我们也可以等到明年六月份的检修,但是……”说着,拉泽尔松教授表情有些欲言又止。 “但是?” “但是PPPL不可能无限制地支持我们继续这个研究,如果我们半年毫无动静,项目可能会被砍掉。”拉泽尔松教授最终还是说了出来。 这个项目本质还是挂在PPPL上的,经费是PPPL提供,人才、设备等等一切资源用的也都是PPPL的。 这里正在孵化的黑科技有很多,可控核聚变只是其中之一,而“He3原子探针”技术又只是挂在可控核聚变项目之下的一个子项目。 如果这个子项目占用了半年的经费、科研资源,却拿不出任何说得过去的成果,任何稍有管理经验的实验室主任,都会将这种“劣质”项目砍掉,至少是将优先级延后。 除非有多个诺奖级学者为这种项目背书,或者这个项目本身便是诺奖大佬在搞。 但陆舟显然不是,拉泽尔松教授更不是…… 陆舟微微皱眉:“连半年都等不起吗?” “在平时是等得起的,但最近的研究任务安排的很紧,没那么重要的项目自然会被延后……不管它听起来多么有趣。”说这句话的时候,拉泽尔松教授也很纠结。 出于本意,他当然是希望这个项目能够进行下去。 毕竟当前物理学界对于等离子体只能做到“诊断”,而非“观测”。 两个概念在精度上就不是一个级别,依据两者得出的不同数据而建立的唯像模型,也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如果陆舟的数学真的像他吹的那么厉害,他们最终真的成功设计了这个实验,说不准诺贝尔委员还真的会考虑自己的名字。 这也是比起学者更像是一名工程师的他,唯一能够触摸到诺贝尔奖的机会。 听完了拉泽尔松教授的解释之后,陆舟立刻说道:“我们必须加快进度!既然留给我们的期限只到今年年底为止,那我们只要抢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便可。” 拉泽尔松教授迟疑道:“这来得及吗?” “不是来不来得及的问题,”顿了顿,陆舟看着拉泽尔松教授,语气认真道,“是必须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