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3章 青州定
诸少之中,庞统是最早跟着吴王的。他在吴王身边的时间不是很长,但他的基础是在吴王身边立下的,行事风格很像吴王,尤其是早期的吴王。 吴王是杀过人,灭过门,但亲自动手却是在襄阳时,后来就君子远庖厨了,豫州、兖州世家的死都和他没有直接关系,他本人没有杀过人。许劭多次和他生冲突,被他气得吐血,离开平舆的时候,去送的人却是他。 庞统拿吴王在襄阳的事为甘宁开脱,是囿于他自己的见解,还是得到了吴王的授意?沈友不太清楚。但他知道一点,江东世家贪心不足,不断试探吴王的底线,吴王最近有对江东世家动手的迹象,一方面朱桓得到重用,一方面扬州刺史高柔正加紧监察,软硬兼施,恩威并用,再用庞统、甘宁这样的外州人来牵制江东人,也不是不可能。 沈家就是吴郡大族。沈友本人没有侵占土地,不代表沈家没有类似的恶行。 如果这是吴王对我的试探呢? 沈友想了半晌,还是决定保持沉默。屠城是恶行,不能纵容,他单独上书吴王,弹劾甘宁。当然,庞统有一点说得对,在上书之前必须先查证清楚,屠城是否属实,是甘宁下的命令还是部下自行其事,这里面的区别很大。他与甘宁同列九督,如果没有证据就弹劾,会让人以为他中伤同僚。再加上他和甘宁的不同出身,很容易被人引申为江东打压外地将领,世家歧视寒门。虽说沈家也只是江东本地世家,而且武风甚烈,算不上真正的经学世家,也是半个武门,可是在有心人的眼里,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沈友与庞统商议,先写一封信给甘宁,询问情况。事关青州得失,他又通知了徐琨、朱然,请他们一起商议,面对青州可能的变局。 徐琨接到沈友的通报,勃然大怒,立刻传书质问甘宁:屠城是否属实,谁下的命令,如果是你下的命令,请你立刻向吴王请罪。如果是你的部下擅自行动,请立刻处决这些禽兽,以平众怒。滥杀无辜,影响吴王声誉,你必须有个明确的交待,否则我将上书弹劾你。 甘宁接到徐琨的书信,很不高兴。他觉得徐琨是仗势欺人,借题挥,仗吴王的势,借他抢功的题。他徐琨有什么功劳?能位列九督,不就是仗着他母亲是吴王的姑母么。到了青州,寸功未立,现在我拿下了乐安,他嫉妒我,觉得我抢了他的功劳,故意要整我。 按照甘宁本人的意思,他就不想理徐琨,你上书弹劾就是了,看吴王什么反应。步骘劝住了他。他对甘宁说,屠城这种事就算做了也不能承认,更何况你也没做,人是杀了不少,但杀的是大族,不是普通百姓,而且杀人的主要是海贼出身的将士。海贼是什么人?是青州失地的百姓,他们的土地被大族侵占了,现在要报仇,天经地义,有什么不对?你为此背负恶名,不值得。 再退一步说,打下乐安就够了?我们还要继续战斗,继续立功,但只有水师是不够的,需要徐琨、沈友的配合。你现在和徐琨闹翻,互相内讧,还怎么立功?个人立不了功是小事,影响了青州大局,吴王怪罪下来,谁来承担责任? 甘宁被步骘的两个理由劝住了。他让步骘执笔,给沈友、徐琨回复,说明情况,提议协同作战。鉴于黄河即将断流,水师无法入河,但是可以进入济水,他建议以济水为战线,坚守紧临济水的历城、梁邹、临济等城,阻止可能到来的冀州、幽州军进入青州腹地。 步骘文章写得不错,不卑不亢,条理清晰,既说清了事情的原委,又提醒徐琨不要听信谣言,中了敌人的离间之计,耽误了大事。两军交战,各种消息真真假假,岂能全信? 接到甘宁的回复,徐琨将信将疑,却也不好再说,毕竟他也没有真凭实据,只能暂时搁置,以后再说。他们随即将重心放在了协同作战上。考虑到袁谭征二十万大军出战,无功而返,伤了元气,出兵援助青州的可能性不大,他们决定由徐琨、朱然负责阻击冀州方向的来敌,沈友、甘宁协同作战,平定青州世家的叛乱。不管是因为甘宁屠城,还是青州世家不甘心失败,总之不能让他们继续拥兵自守,与袁谭相呼应。 在庞统的建议下,甘宁与沈友见了面,商定了作战方案,先对济水沿线进行清扫。两人合兵共计水6三万余人,再加上水师拥有的船载巨型抛石机,足以对付任何一个县城、郡治 。 在甘宁、沈友的联合攻击下,济水沿线的梁邹、台县迅易手,沿途的庄园被击破,负隅顽抗的世家或是临阵被杀,或是被俘。沈友按照既定的原则进行处理,家主斩示众,家属没为官奴婢,钱粮财物充公,补充军用,赏赐战士。田产则统一管理,按口计田,凡是参加战斗的青州籍百姓,可以优先分配良田,战死者另加抚恤,传与子孙。 消息传出,隐藏在海边的黄巾余部、新旧海贼闻风而动,有的赶来入籍分地,有的请求从军。沈友重新任命了乐安、济南郡守,配置郡兵数千至万人不等,并从立功将士中挑选郡守、郡尉及各县令尉,不给世家再有反复的机会。 与此同时,沈友上书,请求撤销汉置王国,改为郡县。到了这一步,已经与汉朝撕破了脸,就不必再保留汉朝封建的王侯国了。 济水沿线郡县平定以后,甘宁撤出济水,转入巨定泽,对其他县进行扫荡,所到之处,无不攻灭,级沿着官道挂了一路。青州世家抵挡不住,眼看着覆没在即,有人选择主动投降,先保住命再说有人选择向袁谭求援,请他立刻出兵还有人赶往辽东,请青州名士管宁、邴原出面向太史慈求情,为青州保留一丝元气。 袁谭接到青州世家的求援,率领三万步骑,再次赶到平原。 徐琨得到消息,派人进驻漯水沿岸的漯阴、东朝阳等城,自己率部留驻历城,等待反击的机会。 扫清了济水沿线的世家后,由得到了土地的普通百姓组成的郡兵很有战斗力,完全可以承担守城的任务。这些郡兵大多是三四十岁的青壮,几乎都有做海贼的经历,有一部分甚至是黄巾旧部,战斗经验丰富,如今得到了土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自然不可轻易放弃,而指挥他们的将领都是沈友、徐琨麾下积累战功升迁的中下级军官,大半毕业于讲武堂,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上任后立刻加固城防,训练士卒,准备迎战。在他们的指挥下,这些郡兵虽然刚刚组建,战斗力却绝非世家的部曲可比。 面对这些坚城,袁谭束手无策。这些守城的将领固然都不如朱然,可是他也没有二十万大军,只有三万步骑。攻城兵力至少要三倍于守城的兵力,可是徐琨、朱然在一旁虎视眈眈,甘宁随时可能奔袭他的身后,他不能不留出足够的兵力以防不测。如此一来,他能动用的兵力面对任何一座县城都有些勉强。 这时,袁谭想到了董昭送来的巨型抛石机图纸。 董昭得到巨型抛石机的底座图纸后,立刻抄录了一份送给袁谭。因为董昭试制的结果并不太理想虽然相比于普通的抛石机,使用了新底座的抛石机能打得更远,打得更准,却离江东军的巨型抛石机相去甚远袁谭也没有仿制的兴趣。可是现在面对这些县城,他觉得或许能挥用处。 县城不比郡治,城墙没那么高,即使不攻城门,利用器械强行登城,难度也不是很大。如果利用抛石机进行远程打击,压制城头的守军,再让步卒登城攻击,未尝没有机会。 袁谭的想法遭到了沮授的强烈反对。 沮授对袁谭说,世家被清洗,如今的青州是普通百姓的青州,他们刚刚得到土地,你想夺走,他们肯定不愿意,一定会全力反击。就算你把这些百姓都杀了,拿下青州,又有谁来支持你? 没有户口,青州就是一块荒地。 至于巨型抛石机,效果当然有,但其材料难得,我们没有足够的储备,制造要求高,我军的工匠未必有那样的技术。巨型抛石机还有一个致命弱点:移动不便,你在这里造的,只能在这里用,将来要攻其他城,这些抛石机就只能拆掉或者干脆毁掉,到下一个城再建,成本太高,除非像甘宁一样用战船来运载。可是冀州几乎没有水师,无法和甘宁率领的江东水师抗衡,就算造出由战船运载的抛石机,一旦交战,也会成为甘宁的战利品。 就目前而言,这种抛石机只适合守城,不适合攻城,与其费心费力的攻青州,不如提前准备,守冀州。沈友、徐琨迟早会进入冀州作战的,在冀州击败他们的可能更大。 袁谭沉吟良久。“公与,我们还有机会吗?” “尽人事,听天命。”沮授顿了顿,又道:“天子就在冀州,大王不妨听听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