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六、预备入园(一)
转眼七夕已过,四九城之内闷热无比,就算是前些日子下了阵大雨,没有把暑热给浇灭,反而是让暑热越发的嚣张起来,宫中留守的宫人们叫苦不迭,更不必说是北京城里头的老百姓了,至于达官贵人们,早就是跟着皇帝,或者是自己个出城去,找了僻静幽凉的别业避暑。 圆明园周围山环水绕,气温比城中原本就要低了一些,再加上圆明园之中又用西山之水引入,福海、前湖、后湖等水面极大,使得圆明园之中分外凉爽,饶是酷热时节,此地也能够享受一份清凉。 皇贵妃的碧桐书院,位于后湖的东北角,和处于后湖东南角的勤政殿,还有处于后湖南侧的皇帝寝宫九州清晏殿,都很近,肩舆一起,一盏茶的时候就能到,嫔妃们的住所大多在碧桐书院的北侧西侧还有东侧,若是皇帝要见谁,或者是谁到皇帝面前去凑趣,皇贵妃这里都能第一时间知道,算是一个咽喉之地。 八月初八日,天气晴。 皇贵妃这些日子休养的不错,在园子中,也不必是去皇太后那儿早晚请安,皇帝那里也只是午后或者是晚间去陪着说会话,至于嫔妃这里,更不必说了,皇贵妃免了众人的请安。圆明园虽然也有规矩,但这里规矩到底是少了许多没必要的,大家伙都是自由自在的。 皇贵妃听了鸣翠的劝,这些日子只是将养身子,然后照看几双儿女,不怎么在嫔妃面前耍威风,不过这也是有缘故的,因为那明贵人御前伺候时,趁着皇帝说起十一阿哥永瑆如此不争气竟然学一些酸腐文人的陋习,明贵人不以为然,不过她不是不以为然这个事儿,而是从另外的角度提供了一些不以为然的内容,“臣妾听说十五阿哥这把扇子是去年就拿来的,怎么今年还拿出来用呢?皇子们扇子多的很,又不是就这一把能用,十五阿哥很是喜欢这把扇子,送来的好东西自然是放着的,而不是拿出来用,这倒是奇怪的很了!” 明贵人点到为止,却也没有多说什么,皇帝最是聪明,怎么不知道明贵人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就是说有人存了暗算永瑆的意思,之前隐忍不发,将永瑆题字的扇子放着,特意到了这个时候拿出来,居心叵测。 这个人是谁?皇帝不免开始思索,十五阿哥上次因为自己个的发怒,吓得中了暑,又休养了好些时候,而且他还那么小,必然不是他。 至于是谁……那就更不必明言了,皇帝没有多说什么,甚至明贵人也没继续啰嗦下去,可这些日子,皇帝到底是对着皇贵妃稍微冷淡了一些,也没有招皇贵妃侍寝,反而是赐给了几位阿哥消夏的冰块,就连十一阿哥也有。 这大概就是表明了一些皇帝的心意了,皇贵妃不知道这回事儿,就算是知道,她也不会太在意,永瑆的确做错,那么被人抓住把柄,也没什么稀奇的,只是这在于早些晚些,是在外头露馅,还是内廷出丑的区别罢了。 皇贵妃用了早膳,又看了中秋节盛宴的菜单礼物等东西,按照皇帝皇太后的喜好,还有自己个的喜恶来修改删减一些,这事儿原不算难,都是历年的老章程了,不会出错,而且如今在圆明园之中过中秋,是这几年都没有过的,选一个好地方是最要紧的,这事儿内务府也已经办好,不用皇贵妃担心什么。 马有德进来,朝着坐在交椅上看账本的皇贵妃利索的打了个千,“娘娘,喜事儿来了!” “什么喜事儿?” “南府的戏班子,要入园了!” 皇贵妃原本懒洋洋的,一听到马有德的话儿,一下子就有了精神,“什么时候?” “明个早上天不亮就来!”马有德忙把自己个这些日子刺探到的情报给说了出来,“满满当当的家伙事儿,好像还要好几大车运来,奴才估计着,明个晚上掌灯的功夫,就能入圆明园了!” “终于来了!”皇贵妃精神抖擞起来,这些日子真不知道是不是日子过得太轻松了,皇贵妃对着什么事儿都提不起什么劲儿来。十一阿哥这些日子被打倒了,老老实实的呆在自己的住所不出门,只是读书学习,昔日嚣张的势头也不见了,只是偶尔说一些怪话,说怪话皇贵妃是很客气的,不会有什么意见,尽管说就是。 一时间皇贵妃在圆明园之中有些寂寞了,明贵人虽然得宠,可到底是宠不过容妃的,容妃就住在“天地一家春”边上的“洞天深处”,皇帝只要稍微的走几步就能到,容妃一到圆明园,皇帝顿时也就丢下其余的人,来找容妃了。 六宫之中,没有人是皇贵妃的对手,皇贵妃傲视群雌,感觉日子真的有些平静无聊,之前自己休养生息了这么久,如今身子好些了,没想到没有人对付了,现在可以对付的人,终于来了! “好的很,”皇贵妃原本慵懒的宛如一只猫咪,这会子振作起来,矫捷宛如一头猎豹,“元氏呢?自然也来吧?” “是,元氏自然要来的,”马有德笑道,“听说在南府筹备了许久,这样的大场面,为何不来?自然是要在万岁爷面前巴结了。” “巴结?当差办事自然是要巴结的,”皇贵妃冷笑一声,“老佛爷也不喜欢她,若是再不巴结万岁爷,这还怎么成?” “可这个巴结不巴结,”马有德和鸣翠对视了一眼,“还要看咱们主子的心思了。” “这话是怎么说的?” 马有德凑在了皇贵妃的耳边仔细的说了几句话,皇贵妃的眼中瞬间一亮,“这样成吗?” “能成!能成!主子您不看看,这都什么时候了?”马有德奸笑道,“再拖延几日,他们还能入园子吗?咱们皇家可不是做那些临时抱佛脚的事儿,到时候人不到,主子想要怎么责罚十二福晋,她都不敢吱声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