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话 坏事的永远是临时工
v22座舱内的唐颂缘,“哎”了一声。 不是为别的,只是想到了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进入后工业化21世纪之前的智人社会,真的真的,太脆弱了! 随便一场天灾瘟疫、地震洪水、马尔萨斯、领袖作死…就能让无数的人,失去作为生命的尊严。 不管是人,还是鱼,还是鸟兽细菌… 只要种群灭绝,个体消亡,这就是最大的“耻辱”。与之相比,某国人的面子什么的,那种所谓的屈辱,真的算不上什么。 在大规模天灾面前,人类想挽救生命的成本,那是巨高的! 别的不说,单说应对地震… 呵呵,鬼都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搬迁… 可问题是,钱,谁出? 又能搬迁到哪里去? 明知是地震带,为何,还有人愿意居住在这里? 就算搬迁了。那,新的地方,整个社会人群,如何与搬迁户相融合?搬迁户又如何谋生? 当然了,只要有钱,这些都不是问题… 问题是真没钱! 钱,归根到底,就是时间、效率、资源分配和人群喜恶。 不信,你问问韩国人,愿不愿意支付“统一成本”!? … 感觉太悲凉? 也不是,唐颂缘又在脑子里,数了数,那些有一定自救能力的范围。粗略算下来,应该,也能保留近八十万的人口。 就比如辽西诸地; 就比如乌桓诸部… 再比如高句丽和三韩南部。 不过,具体还剩多少人,等4、5月后,再统计,也来得及。须知~春夏交际,是北方传染病高发期… 呵呵~ 面对传染病,唐颂缘不会像面对“雪灾”那样,手足无措… 可毕竟还是要面对的。 没有有效组织能力的土著,能不能配合着,把传染病这关给扛过去,还真不好说。 呃~ 想到这里,唐颂缘只有苦笑了。 说好的“穿越后,成为球长很快乐”呢?为啥到他自己的时候,就如此“多愁善感”呢!? 大概率下的小概率,为何,偏偏钟爱唐颂缘呢! … 照旧是巡回鸟瞰。 而后,才是v22在标识信号点降落。 降落时,已经是夕阳西山了。 也没人接机… 唐颂缘表示正常。 因为,一来没有通知;二来,还是没有人手。 按照一号分配站的惯例,每次,有飞机盘旋降落,那就意味着,有补给或者有通告。需要降落的飞机机组,只需自行卸货即可。 等过段时间… 可能是当天…也可能是过两天… 自然会有人来搬运存放,统计归档。如果确实有急事,那么,一般情况下,也是机组人员直接找上门。 是的! 还是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 一号站有工作人员1900人。 高句丽人负责管理、翻译、运营和文案;前辽东边军,负责具体执行,承担大多数的体力活。 但,这1900人,毕竟都是土著。 他们就算按照“仙人”的指令,有能力完成基本的工作,可思维转变的效率,依旧是很低。 而且说句实在的,土著,对于陌生族群、陌生环境,要比现代人,更加没有安全感。让他们孤零零的,跑到陌生地带照顾陌生人,他们确实需要适应很久! 于是~ 原本只需一人上岗的工作,土著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2、3人一起干活。做事要求静默,可他们,还是会时不时的聊聊天。 抱团取暖,始终在左右着他们的行为。 … 唐颂缘下机后,首先,便是看到远处,三四层的铁丝网和铁丝障碍圈。再看看与“一号站”的距离… 欲哭无泪罢~ 而后,让一个小队留下来,与机组人员留守2架v22。并告知留守的10人:“亲,你们有塑封火锅材料、碳锅,就在随行行李中。 充气软床和棉被、电热毯、暖水袋,都有! 酒也有… 什么都有,大家随意就好。 权且当给各位的加班补助… 之一!” 临别前,唐颂缘指着他的“行李”,如是说。 … 借着暗淡的霞光,唐颂缘与无面、佣兵们一起,缓步走向一号站的“侧门”。这段距离,目测约1㎞多点。 但,路很不好走。 一路上,除了雪坑和被雪覆盖的冰洞…之外,还有各种大小碎石和烂木根子。如果不是无面们拉着唐颂缘,那么,他将一路扑街。 这也说明,一号站的具体选址,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只要粗略一看,便知道一号站的建立,也十分的粗狂、粗糙! 唐颂缘边走边看,他只在大范围上,发现过铁丝网“围墙”,却从来没看见任何“岗哨”,更没看见过防御形质的建筑物… 似乎,一号站除了铁丝网,便只剩板房。 … 三个小队的佣兵,倒“品”字形前2后1。行进过程,全程把唐颂缘和无面们,套在最内层。 眼看距离商站“外墙”不远了。 突然,前队佣兵排头人,高高的举起了左手,还是成握拳状。随即,无面一号快速拉着唐颂缘,顺势滚入一处雪坑。 其他无面,也各自直接在雪地卧倒。她们都是雪白的大披风,入雪即刻“消失”。 而后面的那队佣兵,也立刻在唐颂缘身后廿多米,展开警戒。 这时,前面的两队精英,一队就地准备攻击,而另一队,则保持警戒行进。直到为首的佣兵小队长,喊道:尔等何人? … 被无面一号的大披风盖住,翻出望远镜。 唐颂缘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 果然,莫约三四十人,个个都是瘦不拉几脏兮兮的穿着灰白皮袄,还有几个人牵着几匹挽马,而马则拉着平板车。 也难怪佣兵警觉。 因为一号站内的土著,理论上,都应该穿着“制服”。就算有例外,那也应该穿着羽绒或者军大衣。 可眼前这些土著,明显还穿着扶余人的“特色冬装”;再看看这前后左右,没树林没建筑,只有远方的铁丝网… 很难说,这些土著是从哪“来”的! 不过显然,佣兵小队长的那句“汉话”,对方没听懂。可没听懂,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也该反问一句不是。 可这些土著并没有开口,而是选择了拔出兵刃,直接不管不顾的朝着前方的小队,发起了集体冲锋… 等他们跑起来了,才听他们喊了几句“干掉…领赏”、“他们偷了东西”之类的扶余土话。 唐颂缘没听清,但,貌似感觉哪里不对?! “他们难道不怕天兵?” … 说时迟,干架快。 原本端着步枪、散弹枪的佣兵6人,见对方“玩自杀”,便快速拔出腿上的大口径手枪,等了几秒后,开始“集火”。 6人的射击频率不高,也没展开较大的攻击范围,只是原地在雪地半卧或跪姿。而稍稍靠后的那队佣兵,则集体“消失”在雪地里。 之后,两个小队的佣兵,在两个射击角度的夹击下,只用了不到一分半钟,便果断的“解决”土著们的冲锋。 well~ 换手枪,是因为手枪弹都是凝胶弹头,只能起到滞停对方行动、打疼对方的效果。除非打脸~否则,一般情况下,伤不到人。 而第二小队隐蔽在雪地里,为的是直接架起“bb弹加特林”。 作用差不多,就是比手枪凝胶弹,打人要疼许多!有几个土著,就是被bb弹崩到脸,才倒地不起的… 一片哀嚎! 以为这就完了? 佣兵们按照惯例,一队掩护,2队上前,拔出电击器,踢开兵刃,又给倒地哼哼的土著们,每人输送了10毫安~30万伏的电流! 最后,才把几个脸部流血、吓得瑟瑟发抖的土著,从雪地里拉起来,押好、验伤… 帖创可贴… … 嗯~ 是的~ 手枪的停滞弹,一经开火,还是会产生“清脆”的爆炸噪音。而且这空旷的平原,枪声可以传播很远。 所以,唐颂缘这边还趴在雪地上,看热闹呢;那边,三辆雪橇摩托,也急乎乎的,朝着“战场”赶来。分把钟后,三辆雪橇摩托在十米开外急停。 下来的几位,那是二话不说,便远远下跪… 之后就开始哭腔乱喊~外加不停的磕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