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英国人后花园里的虫子
维也纳,美泉宫。 从去年与维拉怀斯·阿达尼这个首陀罗签订贸易协定之后,来自印度的订单就没有断过,总数已经超过两万支步枪和40万发子弹。 这种规模的装备恐怕想要打下整个特里凡特朗王国都不是问题,而弗兰茨并没有听说印度那边有什么大动作。 倒是英国人在阿富汗战争失败之后觉得面上无光,再加上国内爆发经济危机,急需转嫁国内的矛盾,同时尽可能多地消耗这批物资。 不过英国人在欧洲找了一圈最后没敢动手,最后选定了印度信德这个幸运儿。 其实信德土王巴鲁奇也想趁着英国人新败之际将殖民者赶出自己的土地,或者至少能得到一份相对平等的不平等条约。 其实早在1832年英国人就逼迫信德省的三个埃米尔(土王的另一种称呼)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之后又在1839时加深了侵略,三个土邦不但成为了英国的附属国,甚至连土地的所有权和防卫自身安全的权利也没有了。 当然英国人在占领所有重要军事要塞的同时,不忘给英国商人提供便利,那就是土邦没有向英国商品征税的权利。 为了进一步削弱其反抗力量,当地的英国总督还唆使三邦内斗,消耗他们的实力。 1842年9月开始,由于阿富汗战败的影响,英国的统治开始动摇。激进派的理查·纳皮尔将军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信德问题。 他对信德三位土王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加大贡赋要求并且准备将其土地分给更加顺从的土王。 但双方的实力让信德三位土王只能同意割地赔款的要求,不过在不久之后维拉怀斯这个商人找到了他们,表示自己手里有很多武器,可以“廉价”地卖给他们。 于是乎,信德三个土邦联合在一起,并推举巴鲁奇为首领,开始秘密集结一同对抗英国人。 本来计划十分周密,反抗军战士的人数也逼近三万人,同时还装备了大量来自奥地利的淘汰武器。 这些老式的滑膛遂发枪和小口径火炮,以及原始版的康格里夫火箭和粒化黑火药足够在欧陆上打一场小规模战争了。 不过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从来不缺少叛徒。 有人向英国殖民政府告了密,但是纳皮尔将军选择性地对三万军队和大量军事装备这条信息视而不见。 当地的英军有三千人,有大炮十二门。纳皮尔依旧信心满满地向信德土邦发出了最后通牒,眼见事情败露。 反抗军的一部分人决定提前动手,派兵直接攻击英国总督府。但结果是正中纳皮尔的下怀,袭击者遭到英军伏击损失惨重。 1843年2月1日,纳皮尔将军率领2800名英军主动出击,打了巴鲁奇一个措手不及。信德军队在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惨败于英军。 除了战略上的失误,战斗意志不足才是关键。当时米亚尼城中有一万多反抗军的主力,但是面对英军的突然袭击显得惊慌失措,战线混乱。 61岁的纳皮尔将军看准时机命令士兵发起刺刀冲锋,最后在残酷的肉搏战中,五千多名反抗军战士被俘,1200人战死,3000人失踪,缴获八千多支步枪,以及二十门大炮,英军损失不到200人。 反抗军领袖巴鲁奇仅带着15个随从逃回了海得拉巴。 纳皮尔将军不顾手下连日作战的疲劳决定乘胜追击,在没有后援补给的情况下强穿沙漠进攻海得拉巴。 (海得拉巴是信德反抗军的总部要塞,也是最重要的补给点。) 但这一次这位老将失算了,穿越沙漠要比他想象中的更困难。而且这一次巴鲁奇的军队做好了准备,三十门大炮,两千支康格里夫火箭,两万名全副武装的当地土兵将追击而来的两千多英军全部杀死。 其实战斗只杀死了一小部分英军,但是当地人可对战俘没什么概念,将那些放下武器的英国人聚集在一起,然后展开了疯狂的屠杀。 这是当地人,乃至整个印度对英国人取得的最大胜利,就在他们庆祝的时候爱德华·劳,埃伦巴勒伯爵也在他的总督府内举杯庆祝。 因为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战争打得越久,越大,越惨烈就越能转移国内的矛盾。 但纳皮尔中将的死还是给埃伦巴勒伯爵提了个醒,他可不想和前任印度总督一样翻车。 不管是阿富汗人、印度人、还是巴基斯坦人都不能掉以轻心。 所以他派出了一支空前规模的大军,去远征信德。 当然此时远在欧洲的弗兰茨只能按照自己推测,估计印度次大陆上又发生了战争。现在奥地利军方的库存终于要被消耗殆尽了,虽然拉图尔伯爵觉得用新枪卖给印度人也有得赚,但弗兰茨并不打算这样做。 一来新枪的成本要高得多(成本大概相差5%),二来弗兰茨并不打算让技术扩散。 所以弗兰茨给维拉怀斯指了一条新路,让他去真腊买武器,这样不但能节省时间,还能节约成本。 同时还能给奥地利的殖民地注入新的活力,最主要的是要让真腊彻底沦为整个殖民系统的一环。 其实主要是随着政局的稳定,当地人口也越来越多,不过由于弗兰茨在当地大规模推广种植橡胶,种植粮食的土地必然减少。 从泰国进口在短期来看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中是不安全的,更何况之后的加里曼丹和苏威拉西也将步真腊的后尘。 如此一来打通印度的商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当然弗兰茨也是在给那些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人留一条后路。 毕竟黄金、白银总是有限的,哪怕是他们将自己祖先积攒的和那些神庙都挖空也支撑不了多久。 但是经济作物和粮食就不一样了,每年都会成熟,每年都有收获。而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其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双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印度次大陆可是资源的宝库,大英帝国的明珠,不停地向英国输血,才让其始终能立于不败之地。 弗兰茨始终相信一句话“灭火要釜底抽薪,斩草要除根。” 而且他希望印度能始终成为一个资源型国家,这样才最符合奥地利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