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唐朝最佳闲王在线阅读 - 第六零零章:李承光的感悟

第六零零章:李承光的感悟

    既然谨遵圣意,那就不能只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就了事的。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进入正题。

    大臣们开始在这份计划中挑选毛病,他们不用去理会李承光是否能够接受这些。

    接不接受,那是李承光的问题,大臣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问题给指正出来,然后在按照自己的想法,见解去解读一下。

    其实情况与上课大差不差,但是更像是大学的课程,教授会给你指出问题,有时候也会给你详细的解释,但更多的还是要靠个人的感悟。

    他们并不会每一件事都讲的很细,并不是因为他们太懒,也不是因为他们的话太过金贵。

    而是说得多了,自然而然的就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思维。

    每个人的思维都是不同的,哪怕是双胞胎,他们的思维也不会一样。

    大臣们吧嗒吧嗒的说了一大堆的问题,或许是照顾李承光幼小的年龄,所以语速并不快。

    而李承光则是拿着笔正在一点点的记着,李元吉本是想阻止他这么干的,但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如果在年长个十岁,他一定会制止。

    但是现在,李承光毕竟还只是个孩子,他的记忆力也是有限的。

    大臣们更不可能像老师一样,天天去跟他上课,所以,他必须要记下来,然后去消化这些内容,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知识。

    就连李元吉,在这一番讲课中也是收获颇丰,整个人似乎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一样。

    这就是旁观者清,虽然以往自己也是在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但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很奇怪。

    自己身上的东西,想要去改变,总是会很难。

    但是在指正别人的同时,自己反倒是更容易接受这些,也更容易去改变。

    李承光的问题其实并不严重,放在他这个年龄段来说的话。

    但他是即将成为太子的人,所以就不能以同龄人的标准去要求他。

    而说来说去,他最大的问题还是眼光的问题,看不到,自然也就想不到,想不到,自然也就不会去做,不去做,看不到,想不到,那就是眼光的问题。

    另一个就是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有些计划的规划显的太过理想化。

    理论上或许行的通,但是放入实际当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是规划不够完整,而是因为这个社会是由人来组成的,李元吉也更是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有些强制性的手段,就只能是尽量少用了。

    那么,有些事情在以前可以行的通,放在现在就不行了。

    这就是变化,也是李承光的第三个缺点,计划中缺少变化。

    现在各部做出的计划中,都会根据原计划来制定第二套备用计划,而在制度中,当第二套计划开始实施以后,就要立即着手制定第三套计划作为备用。

    虽然看似浪费人力,浪费资源,但却可以很好的保障一个计划的顺利实施。

    眼光,实践,变化。

    这是当下李承光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而在此之前,李元吉也曾经提醒过他这一点,李承光虽然也接受了,但受制于思想认知问题,对这个问题了解的依旧不够深刻。

    其实想想也是,你跟一个小学生去讲灵性,他能搞的明白吗?

    当然,现在的李承光是极为痛苦的。

    大臣们今天已经算是给面子的了,可即便如此,还是挑出了一大堆的毛病。

    而这些问题,足以将他这份计划全盘否定了,当然,主框架并没有动,至少大臣们认可了这一点。

    而这份计划的主框架,便是根据铁路来进行制定的。

    亲自观察了,亲自了解了,亲自体验了,李承光认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也看到了铁路的战略性,所以他便以铁路的建设为核心,提出了经济,军事这两个方面的建设想法。

    “知道你这份计划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吗?”看着李承光痛苦纠结的模样,李元吉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个问题他帮不了,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去帮,只能靠李承光自己去适应,去接受。

    而如果他无法接受的话,那也就只能当一个王爷了。

    太子不是不能废,但一个明知道有缺陷的太子,还是不废掉另立贤明,那么一代传一代,这个缺点便会被无限的放大。

    有时候,废掉一个太子,并不是在毁根基,恰恰相反,而是在维护根基。

    况且,李承光还没有被立为太子。

    “儿臣不知……”李承光有些郁闷的摇着头,他也清楚,李元吉问的肯定不是大臣们所说的那些,因为那已经是已知的答案了。

    “你的主框架并没有错,但是又错了,主框架可以看做是一个核心,整个计划是有了核心,但是这个主框架之内,你却缺少了真正的核心。朕以人为本,但是你却忽略了这一点,这世上无论做什么事情,最终都是要服务人类的。”李元吉直接点出了这个问题。

    大臣们没有说出来,因为他们说并不合适。

    这个问题由李元吉亲口说出来,这样一是会让李承光更加重视,从而将其深深的烙在心中,另一个,这也算是父子之间的一个传承。

    王位的传承,只是传承的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件事物,都在默默的进行着传承,文化的传承,思想的传承,没有传承,也就没有底蕴,心中也就不会踏实。

    “凡事若不能以人为本,那么做这些事情又有什么意义?”李元吉继续深入的贯彻着这个思想。

    这个问题他必须要深撤的去讲解一下,不然一但李承光会错了意思,那后面出现的问题可就大了去了。

    继续道:“江山是你朕与祖父以及众多将士们一起打下来的,但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朕的心里清楚百姓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不论朕做什么决定,都会围绕着这个方向去发展。军事也好,铁路也好,公路也好,商业也好,无论哪一个,最终服务的都是整个大唐的老百姓。

    百姓想要的其实很简单,吃的饱,穿的暖,手里有点钱,没有战乱,日子可以过的更好,他们所要的幸福很简单,但是也很难,需要朕不断的去维护这种关系,维护这些政策。

    虽然就算朕什么也不做,仅凭着这个皇位就可以得到这些,但那永远不是真实的。

    长孙无忌的谋逆案,为何只敢在暗处悄悄的进行?那些参与的人员,为何只能是那些被他抓住把柄的人?

    原因很简单,现在百姓的生活很好,吃不完的粮食,还可以赚钱,没有战乱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迹象,他们对现在很满意,所以不需要去造反,不需要去做那些提心吊胆的事情。

    长孙无忌正是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不敢声张,只敢在暗中悄悄的进行,所以朕发现不了,暗卫也发现不了。

    两者各有各的好处,但如果可以重选一次的话,朕依旧会这么做,朕不会为了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无处可藏,就去做一些让朕后悔的事情。”

    李元吉的话有些深奥,但又不是特别的深奥,大臣们一听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

    但是李承光……

    他还需要思考一会儿,再怎么有天赋,终究也只是个孩子,思维的转变速度还是有待进步的。

    毕竟是经常跟在李元吉身边的,就算跟的时间并不久,但是思维方式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听着李元吉的话,李承光也在不断的回想着,然后将其套在自己的计划上,然后再去回想其中的含义。

    有想不明白的,就单独罗列出来去想这个问题,等到想明白了,在将其带入进去。

    不得不说,李元吉的做法其实很简单,但是对于李承光来说,却像是触摸到了另一个天地。

    简单地说,就是目的性。

    自己现在做的,就像是缝了两针然后就走了,完全不管后面会怎么样。

    但是将现在发生的一些事情串联起来,就会发现,两块布被一针一线的缝了起来,完好无损的连接在了一起。

    “儿臣好像有些明白了。”李承光眼神中出现了丝亮光的说着。

    “军队改制,其最大的作用在于释放了百姓的劳役,而军队可以长期保持高强度的训练,在作战的时候,战斗力往往会比府兵制更强大,这一点无论在吐谷浑,吐蕃,还是在百济都得到了体现。用少量的人,去做以前很多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而铁路,除了具备战略意义以外,还具备经济效应,同时,它很方便,也很快,票价将来还可以更低一些,这样就有利于两地百姓的往来,可以使物价更加便宜……”

    一张小嘴吧嗒吧嗒的说着,听人说的也好,自己感悟出来的也好,反正这些事情的目的就是这样,每一件都是以人为本。

    就连大肆敛金的商业集团,他也同样具备这样的作用以及能力,几年间的时间,李元吉已经将大唐布局到了如此境界。

    多的不敢说,只要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问题,凭借着现在的布局,很快就可以将其平息。